智能消防技术发展历程
消防技术的各个阶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消防技术及其延伸载体与特定社会现实相结合的社会治安治理工具。技术进步不是全部取代,而是弥补前一阶段的不足,提高效率。
1、 在农耕社会,守望者敲锣夜巡,“天干物燥,当心火”;其特点是人防和设备灭火。
2、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聚集在城镇,高楼大厦、大社区、大工厂遍布全国。火灾报警主机的出现,使建筑物火灾报警手段的规范化成为可能。火灾报警主机和消防水系统的验收是城市建筑投入使用的必要条件。重点建筑物配备了火灾报警手段和消防设施设备,但预警设备的可靠性依赖于人为的确认、观察和验证。小概率风险事件使中控室大部分值班人员不称职或专业水平有限。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提供专业的火灾探测和维修、风险评估服务。
3、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深化。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9亿人生活在城市中。空间大小与消防安全的负相关关系决定了对小概率、高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信息化是手段之一。在火灾信息阶段,物联网技术的无处不在的连接使得数据聚合成为可能。物联网平台收集消防水、消防车等数据;对缺乏火灾预警手段的建筑物,补充无线烟雾探测和电气危害监测设备。设置阈值,通过短信、电话、平台报警等技术将异常数据发送给相关安全负责人。
而物联网平台只对部分消防设备的可靠性进行确认,呈现信息,这就需要专业人员识别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应用到消防工作中。
4、 智能消防也出现在城市化进程中。有60万高层建筑、1亿人口进城、城乡一体化等,智能消防阶段是基于各种场景下不同角色的业务应用。基层人员是预警、报警可靠性和业务效率提高的需要,即设备和岗位职责。管理是在各责任单位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控制各责任单位安全风险,合理安排资源的工具。基于物联网设备采集的数据,大、中、小网格、大屏幕、三维地图、风险分析、火灾趋势、安全资源重用、应急演练计划、人员岗位安全质量评价等成为需求。
L维修单位按照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开展日常消防检查计划的发放、落实、隐患上传和隐患整改。通过系统大数据统计分析落实主体责任,明确了单位的主体责任,改变了传统消防检查不到位、检查记录不真实的现状;
L消防部门可以通过云平台发布检查计划,对本单位的火灾隐患进行监督,实现监督的跟踪和责任的约束。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为行业主管部门的消防监管提供有力的抓手,解决行业主管部门管不住的问题;
L通过云平台,实时查看区域、行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动态分析区域内潜在的火灾隐患情况,形成全面的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工作;实现管理手段多元化,落实主体责任,使消防安委会成员单位形成闭环管理,使消防工作更加有序高效。
2、 消防指挥辅助决策
通过智能消防大数据云平台的应用,收集消防重点部位、消防设施及周边重大危险源、社会单位天气、路况等相关信息,将火场及周边情况推送到前线作战指挥员的手持终端上出警前要有士兵,让民警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周边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战斗物资准备,做好应对警力的装备和方法,使民警更有战斗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和资源浪费。
3、 消防立体指挥